从河南嵩县县城沿着洛栾线一路向西,过了伊河大桥,便是嵩县前河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所在地。一路山清水秀、风景如画,嵩县打造全域5A级景区的整体规划,为前河公司这家有着30多年历史的矿山企业,提供了一个改变人们对矿山刻板印象的契机。
绿色印象
眼见为实,走进前河公司,干净整齐是第一印象。高低错落的绿色植物,将初夏的前河装扮得清新古朴。正应了公司办公楼前展板上的一句企业自创的标语——“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。”
公司的采区、选厂、矿部及露天民采区都有绿化。据介绍,公司在绿化方面务求专业,特邀请专家予以指导,合理规划种植花木树、景观树、水果树、药材及各种花草。公司门前是前河电站,公司对其水系实施绿化治理,种植樱花、早园竹、红叶石楠等植物。据员工说,他们称公司门前的景观带为“樱花大道”。每年4月,樱花繁盛,不负春光,徜徉其间,怡然自乐。春有花、夏有荫、秋有果、冬有绿,这是前河独有的风景、自信的美丽。
在推进绿色矿山建设方面,前河公司有着自己的原则,即“水不外排、尘不外扬、气不外飘、要么硬化、要么绿化”。在这样的坚持下,公司的绿色脚步稳健扎实。
在废水治理上,公司用环保提金剂替代氰化钠,投资40万元建成3个污水处理站,对生活污水进行处理,实现了废水达标;对选厂废水,采取板框压滤机过滤回收、冷却水降温再利用、清水使用管理的方式;选厂泵房自动化改造,降低了30%以上的生产用水量;尾矿库完全实现了回水利用。
在粉尘治理上,厂区运矿道路全部实现硬化,对无法硬化的河滩路购买洒水车降尘;对边坡渣场完全实现绿化,对选厂料场、采区矿仓实现了密闭管理,对选厂破碎等产尘车间密封洒水降尘,投资约55万元改造了除尘设施;投资20多万元安装化验室酸雾处理和制样室除尘设施,确保作业环境达标。
在废渣治理上,采区废石一部分井下充填利用,其余部分与有资质砂石厂签订协议,用于制砂利用。
多年的坚持让前河公司收获了丰硕的绿色成果,在2021年公司葚沟矿区获得国家绿色矿山授牌之后,石家岭金矿于2022年通过国家绿色矿山验收。
没有赶上在“樱花大道”打卡的确有些遗憾,但能感受到前河员工的热情开朗、朝气蓬勃,也算弥补了这小小的遗憾。
办公楼后的篮球场上,公司运动会篮球决赛正火热上演。前来观赛的不仅有公司领导、员工,还有很多员工家属。公司宿舍楼与办公楼相隔不过50米,中间的绿化带上,经常能够看到老人带着孩童嬉戏。这让前河看起来生活气息浓郁,员工之间既是同事,又是邻居。这样的模式与企业发展的历史沿革有着密切关系。
前河公司前身是嵩县前河金矿,始建于1988年,两年后投产,1998年改制为前河矿业有限责任公司,2007年被中国黄金集团有限公司收购。初建时,企业规模仅为100吨/日处理量,经过30多年的发展,企业规模扩大到480吨/日,现在的实际处理量已经接近600吨/日;员工也由当初的不到200人,发展到现在的1000多人;上缴利税超过33亿元,为地方经济作出了一定贡献。
安全方向
从生产规模上看,前河公司不占优势。但能够以不到600吨/日的处理量,养活1000多名员工,并且处于盈利状态,前河的独到之处令人忍不住要去探寻一番。要知道,五六百吨规模的黄金矿山,两三百人才是“标配”。前河公司总经理李过生告诉记者,这是由矿山自身特点决定的。
前河公司目前拥有葚沟和石家岭两个矿区,其开采难度在整个集团公司来说都是数得着的。“我们的矿岩很破碎,矿线很窄。这个特点决定了我们的采矿方法主要为下向胶结充填法。”李过生说,“这种开采方法安全管理难度非常高,导致机械化也不高,所以企业规模很难扩大。”多年来,前河公司的努力方向就是如何将这种采矿方法运用得更安全更高效。
在前河公司,看安全展板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。展板上的安全警示语、安全工作要求、安全工作理念等,都十分接地气——“不重视安全环保的领导不是合格的领导,看不住安全环保的员工不是优秀的员工”“任何隐患皆可消除,任何事故皆可预防”“安全环保工作是一把手工程,只要一把手关注的事就没有管不好的”“生命是自己的,不要将自己的安全交到任何人的手里”……员工说,这些都是李总一条一条琢磨出来的。虽然有的在句式上不是那么工整,但却能切中要害,说到了企业安全工作的节骨眼上,也说到了员工的心坎里。
在前河公司,工作布局被称为“336”,其中,第一个“3”,是指严守3条底线,排在第一个的便是安全底线;第二个“3”是指坚持3个理念,其中坚持精细管理抓落实便包括安全;“6”是指突出抓好6项具体工作,安全环保仍然是排在首位。
前河的“安全经”
对于安全工作的重视,从企业工作布局中可见一斑。如何重视,喊出了“最受欢迎安全口号”的李过生,根据企业实际情况、自身特点,提炼出“211”安全工作体系。“国家层面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,是必须遵守的,而每个企业在安全工作上还有自己的一些难点痛点,我们这个工作体系就是将二者结合起来。”李过生说。
“211”安全工作体系中的“2”是指2个消除,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,消除物的不安全状态;第一个“1”是指抓好重点领域的安全防范;第二个“1”是指强化安全管理理念教育。
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是这个体系的重中之重,因为安全事故发生绝大多数与人的行为有关,是人的违章造成的。李过生介绍了前河公司在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方面建立的4个小体系。
第一,要让员工知道什么是不安全行为,就是安全危险源识别体系。除了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培训必不可少以外,公司还会进行一些有针对性的培训。比如,有些农民工文化程度较低,公司就制作一些口袋书、告知卡,让岗位员工背熟;有些临时工程要经过一些安全审批,新的工艺出来,也需要培训。
第二,通过培训,员工知道了什么是不安全行为,但不遵守怎么办,这需要有一个监督体系。在确认安全生产之前,要有人跟在后面确认开始监督。主体责任人根据监督情况填表格,有监督有落实,将生产一线作为安全第一办公室,要经常去监督去解决问题。
第三,监督你干得好或不好怎么办,这需要有奖罚体系。违章肯定要处罚,但在处罚上,前河又有一些小小的变通。违章处罚多少钱,受罚者先交上来,半年之内如果没有违章,罚款返还。这样就是想告诉员工,罚钱不是目的。从执行效果看,返还的方式更能起到减少违章的作用。在奖励方面,哪怕员工有一点点贡献,就可以写报告,通过审批就可以获得奖励。对于安全员,前河有个“三不允许”。一是不允许你平时发现不了安全隐患,二是不允许你发现了隐患不去排除,三是不允许你排除了隐患而不上报。
第四,前三个体系层层递进,最后一个体系是贯穿始终,那就是安全培训教育体系。没有安全培训或者培训不到位,才是安全生产最大的隐患。没有经过培训的作业人员,就是个移动的危险源。除了三级培训外,公司还有安全大讲堂。讲堂经常会设在一线,搭个台子就开讲。讲的内容都比较实际,讲完后当场提问,答对了有奖。不是多么贵重的奖品,可能就是个牙膏牙刷之类的日化品,但重在参与,重在效果。培训方式也是多元化的,比如搞了个安全培训实践榜,培训完了会布置作业,让大家根据作业去实际操作,做完后下一堂课反馈。这个实践榜从去年9月开始,到今年3月结束,效果不错。
李过生说:“这4个小体系落实下来,人的不安全行为基本上能够消除。”“211”安全管理体系的实施,解决了“如何抓安全”的问题,强调了“一把手”的安全责任和作用,员工危险源辨识能力、安全知识和安全意识明显提升,“三违”现象明显减少。同时,还有效促进了生产工艺的改进,机械化、自动化、智能化水平明显提升。
“5A嵩县”建设理念,不仅让人们看到了不一样的乡村,也让人们看到了有着独特风景的前河公司。
来源:中国黄金报社
免责声明:矿库网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,为了传递信息,我们转载部分内容,尊重原作者的版权。所有转载文章仅用于学习和交流之目的,并非商业用途。如有侵权,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。感谢您的理解与支持。